二維碼 關(guān)閉

国自精品在线观看-欧美最新三级精品手机在线-欧美日韩国产色高清-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

  • <ul id="20wqy"></ul>
    <center id="20wqy"><dd id="20wqy"></dd></center>
  • 聯(lián)系我們

    • 電 話:0391-6701389
    • 傳 真:0391-6701331
    • 郵 編:459001
    • 郵 箱:jymybgs@163.com
    • 銷售電話:0391-6701315
    • 地 址: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(zhèn)

    新聞中心

   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網(wǎng)站首頁 > 新聞中心

    “回眸七十年 奮進新征程”主題征文||兩番下礦井(陳書生)

    發(fā)布:edkhcpjv 瀏覽:1358次

   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,血氣方剛、頭腦懵懂的我,懷揣著一顆火熱的心,從學校出來投身到社會這座“大學堂”。結(jié)果像一只無頭蒼蠅四處碰壁,灑了不少汗水,并沒有創(chuàng)造出能改變家庭貧窮的任何價值。又不甘心窩在家里折騰那幾畝剛分產(chǎn)到戶的沙土薄田,最后痛下決心,干脆去下煤窯!

    距離家十來里路程的下冶鄉(xiāng)五礦(白草坪)是“濟源國營硫黃礦”撤離遺留下的礦井,屬于地方政府接管后的鄉(xiāng)企,盡管是在礦上下苦力,但當時也不是任何人都進得去的。幾經(jīng)周折,最后通過同學在礦上上班的哥哥幫忙,我才得以如愿。

    第一天下井,穿的是自帶的一身舊衣服,到燈房登記領(lǐng)到礦燈、膠鞋、安全帽,在井口集中聽排長分配工作和安全要求。跟著下井的隊伍,順著斜井坡道走向昏暗的深處,坡道很陡,中間是兩根小道軌,不時有礦車轟轟隆隆或嘩嘩啦啦疾馳而過,空氣中夾雜著潮濕的鐵銹混合著燃燒后的火藥味,頂上落下跌進領(lǐng)窩的水滴讓人直打激靈,還要防止腳下打滑。走了快個把鐘頭,悄悄問身后一個年輕的“老手”,距干活地方的距離,他說,快了!剛好一半路程,下去是掌房(礦車交換站),然后進煤巷,最后到窩頭(采區(qū))!望著前方霧氣昏暗的深處,心里更加忐忑。

    新手上路,我被安排在裝車組,在主巷盡頭負責用鐵锨把采區(qū)用平車拉出來的煤往礦車裝。那煤是干采,工作的場面蕩塵,視線幾乎靠感覺。工友幾個好像習以為常,體力勞作毫不耽誤嬉笑打鬧聊葷話,小憩的時候還到處溜達。

    相比之下,煤巷道更加逼仄,地面是光滑不平的石板道,頂上棚著負重變形的荊笆,兩邊頂著坑木和壘石,采區(qū)里的礦工干活的場面更加艱苦,挑矸石、裝平車、立坑木頂柱各自忙碌。窩頭的礦工頭頂?shù)V燈、頸圍毛巾、扎著馬步、抱著風鉆在煤巖上打孔,這些在課本上曾經(jīng)見過的畫面在我的面前真實再現(xiàn)。瞬間,我感覺礦工很偉大。

    堅持了一個多月,我被從井下調(diào)到地面,到井口摘鉤(推礦車),工作比井下輕松了許多,也更加體會到井下工人的辛苦。

    兩年后,偶遇一次進城打工的機會,工友們都戀戀不舍,認為到城里又不是干啥好活,我懷著“城里的天比山里的天大”的心情,結(jié)束了這段不平凡的礦工生涯。

    時隔30年后。2013年春暖花開的季節(jié),我又下了一次礦井,這次有點牛皮哄哄。

    那是適逢“濟源煤業(yè)”建礦60周年,濟源市作家協(xié)會組織來自各行業(yè)的20余名作家,到礦井實地采風,我有幸隨團前往。漫步在“濟源煤業(yè)公司”綠樹成蔭、鳥語花香的行政區(qū)大院,品茗在公司辦公大樓的高檔會議室,就餐在花草廊道、曲徑通幽的餐廳雅間,面對的是一張張生機勃勃和真誠開心的笑臉,令人走路的感覺都有點飄。

    采風的時候,我和濟源日報社的原聚文老師,沁園中學的張敬成老師被分到九礦,由礦上的原群平書記當向?qū)ьI(lǐng)我們。在開著暖氣的更衣房里扒光身上所有的衣服,按要求全副武裝。工作服、白毛巾、安全帽、礦燈、深筒膠鞋,一樣不能少,香煙、打火機什么的都放在衣柜里。我們來到聳立著高高絞車架的副井井口,幾個人相繼跨入鐵條焊制的罐籠,嘩啦一聲關(guān)上鐵門,罐籠開始下降,耳旁一陣風聲,原書記神情自若地給我們講解這個礦近年來的發(fā)展和技改以及產(chǎn)能效益連增的情況。我看到原老師和張老師面部的神經(jīng)有點繃緊,自己盡管有過下礦井的經(jīng)歷,但乘罐籠垂直下降尚屬首次。好在時間不長,下降的速度緩慢下來,原書記告訴我們,到了!這個井300多米。直到出了罐籠,懸著的那顆心仿佛隨之落地。

    鋪著雙軌道的巷道高大寬敞,墻上排布著整齊的管線、電纜、照明,中途還有礦工休息室,明亮寬敞的空間,擺著整齊的沙發(fā)和金屬連椅。還有緊急避險室,有兩道鐵門,門旁整齊地擺放著滅火器,室內(nèi)有龐大的工具鐵柜,還豎立著好多氧氣瓶。原書記介紹說,有備無患,一旦遇到緊急情況,必須保證礦工的生命安全。我們依次見識了井底的“安全供電系統(tǒng)”,一臺臺防爆電柜、防爆電機,一組組粗細不等的電纜,布局合理、排列有序。路段的墻上掛著醒目的測風牌,瓦斯監(jiān)測牌,牌上注明所在地點和檢測員的姓名,顯示著檢測的班次、風量、風速、溫度等詳細數(shù)據(jù)。

    原書記對井底的情況如數(shù)家珍,走在前邊像在自己的家里。我們?nèi)齻€緊緊跟著,到達采區(qū)有點氣喘吁吁,感覺身上已經(jīng)出汗。想象中采區(qū)里那種打孔放炮、裝車拉煤的景象蕩然無存,一排排整齊粗壯的液壓千斤頂代替了坑木和頂柱,龐大滑行的割煤機旋轉(zhuǎn)著飛輪刺啦啦像切菜一樣切割著煤巖,閃閃發(fā)光的煤炭像瀑布一樣翻落在溜槽和皮帶輸送機上往后方輸送。幾個全副武裝、頭頂?shù)V燈的礦工在操作機器和看護輸送設(shè)備。原老師拉過一位本地口音的青年礦工咨詢每個月的收入情況,對方告知,收入是與產(chǎn)量掛鉤的,正常情況下,不用加班五六千元,帶班長和技術(shù)員們還要高些!我和張老師不約而同道了一聲:這活能干!

    升井后,原書記帶領(lǐng)我們到澡堂美美氣氣洗了個熱水澡,換上了自己的衣服,然后到達調(diào)度室在大屏幕上觀摩了井下的生產(chǎn)情況,回放了我們在井下經(jīng)過的全程路線。在絞車房,沒有印象中卷揚機操作工那種一手握剎把,一手握離合操縱桿,開停開關(guān)的忙碌景象。寬敞的機房、龐大的主電機和卷揚機設(shè)備護罩完整,漆色嶄新,四周的墻壁整齊地懸掛著“安全警示”和“安全操作規(guī)程”,一位女青工穿著整潔的工作服坐在操控臺上,神情專注地觀察著面前的屏幕,熟練地敲擊著鍵盤,滿載煤炭的礦車和空車在她一人的操作下順利地上上下下……

    又是十年過去,如今“河南濟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”一路走來70年,那一串串飛速增長的數(shù)據(jù),凝聚著決策者破釜沉舟的思路、大膽開拓的膽識,凝聚著技術(shù)精英的心血才智和廣大職工的辛勤敬業(yè)。

    踏平坎坷成大道,一路風雨一路歌?!皾骸币咽怯薰世镆粔K響亮的招牌,更是愚公精神的傳承標桿。

    常言說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”。七十年的奮力航行,七十年的登高望遠,七十年的勵精圖治,七十年的鍛打淬火……終于迎來了如今,腳下是一片堅實的土地,頭上是一片晴朗的藍天。在這里,所有的文字都顯得蒼白無力,一切都寫在“濟煤”人揚眉吐氣、鳥槍換炮的衣食住行上,一切都寫在人們對“濟煤能源集團”充滿敬意的表情里。